一碗面條45元,一份盒飯要50元,一個普通的自助餐79元……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用過餐的乘客感覺只有一個字:貴。昨天,南京祿口機場發(fā)布公告稱,將把自己營業(yè)面積948平方米的美食苑(餐飲)對外招標,此舉意味著祿口國際機場美食苑將實行市場化操作,機場餐飲價格能因此被殺下來嗎?
機場餐飲社會化運作
記者昨天在公告上看到,美食苑(餐飲)以無標底方式進行招標,歡迎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人或單位前來投標。有意者可于4月6日前,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考察、接洽,領取相關的招標文件。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企業(yè)管理發(fā)展部吳女士告訴江蘇商報,祿口國際機場此次采用無標底的方式其實是一個嘗試,他們想把這些業(yè)務進行社會化,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的招標,并不知道個項目在各單位的心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價位,因此選擇了公開招標的方式并且設定了無標底,希望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項目的價值,以便有利于其他項目公開招標的時候有一個參考的基礎。
對于記者提出的美食苑(餐飲)社會化運作后,餐飲如何定價的問題,吳女士解釋稱,一旦招標成功,他們會對中標企業(yè)今后所定的價格進行調節(jié),參照機場周邊的商品價格定價,所以今后美食苑的餐飲價格應該會有所下降。否則就不會起到社會化的效果了。
價格過高嚇跑眾人
隨著機票價格越來越低,有的航線機票甚至比火車票還便宜,過去高端人群坐的飛機,早已“飛”進尋常百姓生活,許多乘客也都希望機場里過高的物價降一降,可情況并非如他們所愿。
羅先生就有這樣的體會。他告訴江蘇商報,前段時間,他的朋友一行12人到南京來開會,他在網(wǎng)上看到候機樓二樓的富麗華的廣告說人均20~40元就可以吃好。于是他打電話去訂餐想招待一下外來的朋友,他們晚上八點到,服務人員告訴羅先生說,晚上沒有自助餐,只有中午有79元一位,如果吃炒菜的話就要點菜了。后來羅先生看到點菜的價格要比市區(qū)的高出1倍還多,于是他只好帶著饑腸轆轆的朋友回市區(qū)就餐了。
“即使餓了也不會在機場買東西吃,就等著上飛機后吃免費食物?!边@是許多乘客的經驗之談,也真實地反映了機場商品的價格之高。2005年的時候,曾經有人對祿口機場候機大廳的餐飲價格了解過,當時一樓一份一葷兩素的普通套餐竟要價38元,而且這還是菜單上最便宜的了。在另一家餐廳,標準套餐的價格從38元、48元依次遞增到88元不等,而大排面、鹽水鴨面這些普通食品的價格在45元左右一份,另有咖啡、茶水,平均每杯的標價也在40元左右。
天價餐飲怎么定出的
機場餐飲的價格怎么會賣到天價?祿口機場一餐廳的主管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一般消費者覺得機場價格過高,是跟市區(qū)的價位相比較。實際上,在機場經營餐廳的成本要比市區(qū)高得多。此外,由于離市區(qū)太遠,餐廳員工都得住在機場附近,這又使運營成本大幅增長,餐廳不得不成倍提高價格。
“機場具有價格壟斷性,機場餐飲價格高,首先是因為實施市場化運作后,商鋪的租金高?!蹦暇┐髮W商學院一位教授稱,商鋪的租金高,經營成本就高。而實際用餐的客流有限,為保證利潤,經營者大多采取高價策略,機場內商鋪的所有權都歸機場,通過招投標出租,中標單位在激烈競爭中奪得餐廳的經營權,公司前期投入大,再加上月租金、員工工資、稅收及其他成本,如果不賣高價,公司肯定虧。無論是承租店面的商家,還是到店里消費的顧客,都是“愿者上鉤”。目前機場商品的價格都居高不下,候機樓內的餐飲和零售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收入來源。他認為,只有租金降下來,引進更多的競爭,商品的價格才可能降到正常水平,否則只能形成“越貴越沒人買,越沒人買越貴”的惡性循環(huán)。
引進第三方機構才“治根”
南京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江蘇商報,要想對機場商品高價“治根”的辦法并非沒有,以上海為例,幾年前,旅客也曾對餐飲價格偏高問題有反映。近年來,上海機場先后引進肯德基、麥當勞等大眾快餐,同時對機場的餐飲網(wǎng)點進行價格調整。2004年,上海機場餐飲項目的大眾類商品零售價格平均下降22.4%,其中六大類大眾消費品礦泉水、可樂型碳酸飲料下降了33.5%和40.2%,面條、餛飩等大眾化食品下降幅度約一至三成。他們引進國際知名機場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單位對候機樓餐飲、商業(yè)進行全面的設計規(guī)劃,旨在全面提高候機樓餐飲、商業(yè)經營水平,實施品牌戰(zhàn)略,引進競爭,降低物價水平,形成旅客、商戶、機場三方的良性互動機制,讓旅客享受物有所值的服務,商戶能獲得合理的利潤,旅客、商戶、機場的三方利益都得到保障。
國外的機場等公共設施中的商業(yè)網(wǎng)點,基本上都是實行特許經營模式,即政府賦予一個利益超脫的機構來負責這些公共設施中商業(yè)網(wǎng)點的招投標,管理方不直接參與經營性的項目。同時設立由普通公民和專家等社會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和理事會,專門實施監(jiān)督,以確保機場等公共資源運營使用的公眾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公眾的意志。
“裁判員”和“運動員”要分開
商品的價格取決于市場供求,對于有需求并且是有迫切需求的人來說,價格再高雙方也是“愿打愿挨”,古今中外皆此一理,這根本沒有什么可指責的。以“供求規(guī)律”來解釋機場高價現(xiàn)象,似乎是行得通的:市場經濟了,價格放開了,按照市場規(guī)律做生意還有什么錯嗎?
但決定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商品的價值和供求規(guī)律。一碗面條45元,是否反映了其真實價值,我想誰都不屑回答。從這個意義上說,供求規(guī)律是決定商品價格的要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尤其是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
在國外,巴黎戴高樂機場候機樓內多家餐飲企業(yè)公平競爭、飲食價格穩(wěn)定。幾乎所有飲食價格都與巴黎市內相仿。東京成田機場內的各種商業(yè)服務的價格與東京市內的一般價格沒有多少差異,商家盈利靠的不是賣高價,而是靠競爭。僅在第二候機大樓內就有35家各種餐館和57家商店。由于競爭激烈,各家都在絞盡腦汁降低價格,沒有哪一家會抬高價格。
反觀國內,盡管實行市場化,但競爭并不充分,機場和商戶是“捆綁”在一起的,商家營業(yè)額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到機場的盈利,機場在喊著要降價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商家和自己的利益。因為只有商家賺錢了,機場才有錢賺,這實際上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要尋求機場物價的理性回歸,就必須首先破除機場既是管理者又是經營者的雙重身份,必須杜絕“裁判員”和“運動員”的合二為一。讓管理者歸管理,發(fā)揮公共服務的職能;讓經營者歸經營,突出市場經濟的功效。
來源:江蘇商報 作者:周京震 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