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供應商質疑投訴令一線操作人員和監(jiān)管部門非常頭疼,但這是法律賦予供應商的權利,也是政府采購容錯糾錯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政府采購人員必須端正態(tài)度,正確看待供應商的質疑投訴,同時也要總結實踐中供應商質疑投訴的主要問題和原因,然后在實際工作中有效改進和優(yōu)化,最大限度避免供應商的質疑投訴。那么,供應商通常會針對哪些問題提起質疑投訴呢?引發(fā)質疑投訴的原因都有哪些?下文作了梳理分析。
供應商質疑投訴問題指向
一、質疑投訴技術參數
技術參數作為采購需求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投標能否最后中標,且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多樣性,因此是質疑投訴的主要內容之一。一是采購人存在一定傾向性或在標書制作過程中,因專業(yè)技術上的原因請供應商協(xié)助,從而在標書中植入了一些不易被察覺的傾向性參數。二是供應商無中生有,認為某些技術參數存在傾向性,想通過質疑給采購人施加壓力,以謀求采購人修改采購文件,修改為有利于自身的條款,使自身投標更加有利。
二、質疑投訴資格條件
很多采購項目為保障項目質量,都設置了一定的資質條件或對一些資質條件在評分時給予加分,但現在不少行業(yè)的資質管理不規(guī)范,缺乏全國統(tǒng)一的認證和發(fā)證機構,市場上資質證明文件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的投標人借靠別人的資質或提供虛假資質條件證明材料謀取中標。評委在評標現場只能憑借投標人提供的資料評審,短時間內難以辨別資格材料的真?zhèn)魏陀行?,但同行業(yè)內部往往清楚彼此之間的有關情況。
三、質疑投訴符合性審查
評委對投標文件進行符合性檢查,即對投標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對采購文件的響應程度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對采購文件的實質性要求作出響應,是否為有效投標。對符合性檢查沒有統(tǒng)一的尺度,是否為實質性偏差有時難以界定。特別是各投標產品技術參數各有差異,在是否為實質性差異的判斷上沒有明確的標準。在工期、付款方式、售后服務承諾等方面是否作為實質性條件也因采購需求不同而不同。有的實施期限較長的項目用升級、更新換代產品代替原中標產品,是屬于正常履約還是變更需求?有時也難以作出判斷。由于對符合性要求在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往往因此出現質疑投訴。
四、質疑投訴操作程序
政府采購對操作程序要求很嚴,從信息公告開始,要經歷保證金提交、投標、密封檢查、開標唱標、評審、結果公告、簽合同、履約驗收、付款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必須依法規(guī)范操作,稍有疏忽就會留下“后遺癥”。如信息公告不合規(guī)、未按規(guī)定時間方式提交保證金、投標遲到、開評標不符合程序、密封不符合要求等,都可能成為誘發(fā)質疑投訴的因素。
五、質疑投訴專家評審
專家評審作為政府采購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政府采購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直接左右著采購結果,因此也成為政府采購質疑投訴的主要內容之一。一是認為專家評審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存在不公平現象。二是投標人因未中標而認為專家不夠專業(yè)、評審不認真或未按規(guī)定要求評審等。三是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內容,自評認為應該中標,結果未中標,便質疑專家評審錯誤。
六、質疑投訴高價中標
一是高價中標。價格是招投標中的重要因素,高價中標很容易使低價投標者難于接受。未中標人容易懷疑評標中存在暗箱操作或帶有傾向性。一些質量性能差異很大的貨物采購容易出現高價中標,是質疑投訴的熱點。
二是低價中標。中標價低于成本。價格低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采購評審中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合格投標人中的最低報價者在價格分值中得滿分或往往直接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但差距很大的最低報價者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也容易引起質疑投訴。如一些軟件開發(fā)項目,往往報價懸殊,以明顯低于成本的報價謀取中標,容易讓人懷疑其服務質量和履約能力,也是質疑投訴的主要內容之一。
七、質疑投訴廠家授權
一是設置授權屏障排斥潛在投標人。有些采購人要求提供產品銷售授權證明或售后服務承諾證明等,憑授權證明參與投標有利有弊,在有利于保障貨物或服務質量的同時,也限制了充分競爭,投標資格及投標價格被授權人控制,容易出現陪標串標等問題。不必要或過高的授權要求成為采購人設置屏障的一種合法手段,也是質疑投訴的熱點。
二是虛假和無效授權。政府采購范圍廣,涉及行業(yè)領域多,授權渠道復雜。評委對授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有時難以評定。通過常規(guī)渠道取得授權的投標人,通過咨詢授權人可以了解實際授權情況,未通過正常渠道取得授權或提供虛假授權的投標人中標的,就會成為質疑投訴對象。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 作者:趙長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