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媒體報道稱廣東省東莞市財政局處罰了“中國最大的建筑裝修公司”,只因其在某預(yù)算僅為482萬元的項目采購中提交虛假投標材料。在該篇報道中,接受采訪的“廣州工程總承包集團一位高層”表示,這種作假行為在建筑界很“普遍”,在投標時弄虛作假或者串通投標是“市場的需要”,也是“企業(yè)生存的需要”。他還說:“你不做,別人會去做,這樣就被別人擠掉了。”
我國的政府招投標領(lǐng)域真的如此黑暗嗎?看到上述言論,難免給讀者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此時,只能再次吶喊出那句話--政府采購拒絕背黑鍋。
切勿再把政府采購領(lǐng)域的招投標行為與工程招投標行為混作一談。且看那位受訪的“高層人士”也只是把普遍作假的范圍限定在“建筑界”中。當前,各地區(qū)主要的政府采購內(nèi)容均為貨物、服務(wù),作為重要客體之一的工程采購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遲遲不能為“做大規(guī)模蛋糕”貢獻力量。且不論工程招投標領(lǐng)域是否如媒體報道那般的“暗箱操作”、“弊端叢生”,政府采購領(lǐng)域獨有的公開透明程序,使得“風景這邊獨好”成為必然。
其實,東莞市財政局的處罰行為恰恰是政府采購公平、公正的一種表現(xiàn)。可是媒體在采訪時找錯了對象,讓一番本不屬于政府采購領(lǐng)域的言論改變了事實的真相?!皬V州工程總承包集團”顯然是在工程項目中活躍的主體,在政府采購領(lǐng)域,這位“高層”也許資歷尚淺未必擁有發(fā)言權(quán)。我國政府采購并非像社會公眾理解的那樣,只要是政府的采購行為,無論工程、服務(wù)、貨物,都屬于政府采購。這也正是近年來政府采購屢屢因工程招投標項目出問題而被無端問責的重要原因,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都曾先后遭遇過這樣的尷尬。對此,兢兢業(yè)業(yè)耕耘在政府采購戰(zhàn)線的各方主體也只能發(fā)出一聲無奈的“嘆息”。
試想,如果工程招投標領(lǐng)域借鑒政府采購般的公平透明程序?qū)鯓??再大膽地試想,如果工程項目全部納入政府采購范圍,我國的財政支出行為又會呈現(xiàn)出一種怎樣的景象?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