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供應商都在想方設法爭取中標的時候,某采購人卻遇到了一件怪事:在一監(jiān)理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投標單位都不希望中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怪事:投標人以不中標為前提應標
據(jù)了解,這是一個工程監(jiān)理的招標,該監(jiān)理項目連同施工項目一起,是委托給同一家招標公司來組織的。根據(jù)招標公告,投標人報名時間是7天。在施工和監(jiān)理項目的招標中,施工項目報名點被施工單位圍得水泄不通,而監(jiān)理項目的報名處卻無人問津。6天之后,招標公司還是沒有等到監(jiān)理公司來報名。這樣的情況不僅讓招標公司著急,采購人更是著急。為避免項目流標,采購人讓招標公司在網(wǎng)上找到本市符合條件的監(jiān)理公司,通知他們報名參加投標。
讓招標公司相關(guān)人員意外的是,通知的9家符合招標文件要求的單位都表示,知道該項目招標,但是不想?yún)⒓油稑?。招標公司把情況反饋給采購人后,采購人也覺得很意外:"這年頭怎么還有公司有錢不賺呢?你們私下打聽一下看看,是不是覺得我們的項目太小或是預算太低。"招標公司相關(guān)人員打聽的結(jié)果是,不少監(jiān)理單位反映,在該采購人以前的項目施工中,采購人擔心工程質(zhì)量沒保障,對施工單位的額外要求非常多,導致監(jiān)理單位認為采購人太"難纏",沒有必要為了這樣一個項目而耗費過多精力。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采購人代表雖然非常氣憤,但不能不繼續(xù)其項目的招標工作。采購人代表親自出面聯(lián)系了7家監(jiān)理公司前來投標,沒想到這7家投標人中有6家都要求招標公司向其承諾,不讓他們公司中標,如果他們中標了,也不要強求他們公司與采購人簽合同。招標的結(jié)果是,兩家不想中標的投標人成為第一、第二中標候選人,而這兩家公司都拒絕與采購人簽合同。無奈,招標公司只有讓第三中標候選人與采購人簽合同。據(jù)悉,第三中標候選人迫于跟采購人以前有過合作,抹不開面子才勉強接受了"遞補"中標。
變公開招標為邀請招標不可行
法律專家指出,根據(jù)《招標投標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公開招標,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的方式邀請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標。上述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向特定的9家供應商發(fā)出投標邀請,顯然違反了公開招標的原則性要求,無形中將公開招標變成了邀請招標。根據(jù)《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招標人有依法應當公開招標而采用邀請招標情形的,由有關(guān)行政監(jiān)督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與此同時,法律專家還強調(diào),在此次采購中,采購人與招標公司"允許多數(shù)投標人以不讓其中標為前提參與投標"的行為讓公開招標流于形式,實質(zhì)上違反了《招標投標法》第五條規(guī)定的誠實信用原則。
法律專家提醒,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上述采購中,第三候選人勉強"遞補"成中標人,履約質(zhì)量很難得到有效保障。另外,上述采購中如果出現(xiàn)三個候選人都不愿意中標,就得重新招標,監(jiān)管部門勢必會追究這三家中標候選人的責任。為了逃避責任,這三家中標人極有可能會如實匯報自己"被邀請"參加投標的情況,那采購人及采購人代表都將難辭其咎。因此,在無人應標的情況下,采購人最好還是不要自作聰明,找投標人來湊數(shù),空走公開招標的形式化程序。
履約環(huán)節(jié)要求過多毀聲譽
《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履約環(huán)節(jié),有不少采購人會有這樣那樣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工程項目的招標中,采購人一會兒讓中標人改這個地方,一會兒讓中標人改那個地方。為了避免采購人為難自己,一些中標人不得不想方設法去討好采購人,據(jù)某建筑公司透露,業(yè)主單位一去他們的工地視察,他們就得出點"血",不請吃飯也得送點禮。這無形中加大了中標人的履約成本,直接導致了部分中標人一個項目干下來要么是無利可圖,要么是利潤微薄。
根據(jù)《招標投標法》的要求,中標人只需嚴格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投標文件中的承諾以及中標合同的約定履約即可,沒有必要想方設法賄賂采購人。如果因為采購人方面的原因?qū)е潞贤荒苷B募s的,責任在采購人,中標人無須承擔責任;如果采購人利用職務之便,從中標人那里謀取好處,將被依法追究相應責任,構(gòu)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很多采購人代表都屬于國家公職人員,可別因為這個問題栽了跟頭。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